前天寫到羅輯思維,看到大家的評論,我很欣慰,因為有些人確實是思考之后才發表的評論,這也是我一個目的,就是引發大家的思考。
其中有一個網友說,羅胖做的沒有錯,你說的也沒有錯。但是你是一個人,不為盈利,而羅胖是公司,公司就要盈利,就要保證股東的利益,只要是在合法合理的賺錢情況下,我們就要尊重對方。
這句話也讓我想了半天,我想的并不是這位網友說的對不對,也不是羅胖做的對不對,而是尊重這個詞。(注:以下所寫的和羅輯思維沒有任何關系,只是談尊重這個詞。)
尊重。
什么是尊重呢?
也許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答案。
禮貌的,友好的,平等的和人接觸,和人討論問題,理智的分享自己的觀點,就是尊重。
沒有錯,這些都是尊重。
做到這些,不難。
但是,事實上,在我們的內心深處都會有一條不公開的底線,那就是:如果遇見了超出我們常理認知的事物時,我們還能做到平等的,友好的,禮貌的嗎?還會和對方彬彬有禮的來討論一些未知的問題嗎?
做到這個就不容易了。
但這才是尊重。
之前我講過一個故事,大概的意思是,一個報社的總監去采訪一位老畫家,不是一個人去的,而是帶著一個實習生。
這個老畫家,無兒無女,一個人生活。
當他們敲門進入畫家的房子時,所看到的,令他們大吃一驚:畫家的屋子里面散發著霉臭的味道,畫家的襪子和內衣隨意的推在一個角落里,時不時還有幾只小強爬過來湊熱鬧。在桌子上有很多吃過的泡面的盒子,而這些盒子已經變成了煙灰缸,由于里面的泡面湯沒有倒掉,甚至長出了綠色的毛毛,看上去很可拍。
總監和實習生幾乎是在各種雜物中“開辟”出一條道,目的是走到沙發旁邊。為了可以坐的寬敞一些,只好自己動手,把沙發上的那些沾滿染料的畫筆與調色板以及一大推廢棄的報紙團成一團,然后放在地上。
當他們搞完這一切之后,終于可以坐下來聊聊天了,實習生已經快把她的眉毛皺爛了。
老畫家對這些,到是沒有覺得不好意思,并且很坦然的接受了采訪。
這次采訪結束后,兩人告別,老畫家說:“謝謝今天你們能來采訪我,但是我有一個請求?”
總監:“您請講。”
畫家:“麻煩臨走的時候,把沙發上的那些東西復位,否則一會我要用到的時候,我怕找不到。”
出了畫家的門之后,實習生很不解,甚至有些憤怒的說:“家里都那么亂了,還有什么要復位的呢?而且,他都不會覺得不好意思。”
總監笑著說:“不要生氣,因為也許老畫家真的覺得那就是他最合適的生活方式,我們看到的雜亂無章,也許在他的眼里是井然有序。”
“沒有人會喜歡過這樣可怕的生活的。”實習生憤憤不平的說。
總監:“我們不會這樣生活,但是老畫家可以這樣生活,我們沒有資格批判和敵視,因為他并沒有依靠我們什么,他有屬于自己的價值觀和理想。這些未必是正確的,但是我們必須尊重。”
很多時候,我們無法做到“尊重”,只是因為事情超出了我們所能接受的,超出了我們的“常理”,顛倒了我們認可的人生觀和價值觀,與我們所受到的教育背道而辭。
然而,當我們冷靜下來,思考一下,我們每個人都是自由存在的個體,也都有選擇自己生活方式的權利。哪怕這這種生活方式是公認的荒謬,只要不違背人類普遍的道德觀,那么就無法抹殺其存在的意義。
一個臺灣學者寫了一篇文章:日本地震教我們的事。
他在文章中總結了日本電視媒體在災難來臨時的冷靜、客觀與專業。
所有的拍攝鏡頭都嚴格的保持這一定的距離,電視機前的民眾幾乎見不到血腥、死亡與嘶聲裂肺的嚎啕大哭。
一天,日本電視臺NHK想要采訪一位災區的父親和他幸存的兒子,在詢問父親意見的時候,這位父親考慮了一下,然后抱歉的讓媒體等待一下,他要征詢兒子的意見,然后轉身走進病房。攝像機開著,面前是白色的門簾,記者整整等了3分鐘,在播出時一動未動,一刀為剪,一直等到這位父親從病房出來示意記者可以進去了。
整個過程耐人尋味,讓人深思。
在給予被訪者足夠理解的同時,也給予觀看者以足夠的知情權,這是作為媒體給予的雙重尊重。
這種優雅與穩重的采訪得到了全球輿論的一致贊許,NHK的報道被評價為“紳士般的報道風格”。
而我們的cctv呢?
白巖松在柴靜的新書《看見》發布的時候,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一個朋友的女兒現在在上海衛視工作,想去cctv。我告訴她,如果你這句話是十年前說的,你不來我都會讓你來,因為這里你能做你想做的。但是現在,你不要來了。
以前,我記得我寫過一段話:允許自己和別人不一樣,允許別人和自己不一樣,既要允許自己與眾不同,又好包容別人的與眾不用。
可是,我們習慣了拿自己的標準去衡量別人,去審判別人,看似是正義的,其實未必,因為規矩是你定的,我們一出生是沒有規矩的,我們接受的催眠后程度不同,而我們的價值觀不同,造成了我們的個體的差異。
在每個人的價值觀里面,他做的事情都是對的。
什么是包容呢?
就是捍衛對方的自以為是!
有些時候,我們活得很累。
為什么呢?
因為我們忙著做法法官,忙著去批判了。
為什么會這樣呢?
因為我們沒有理解真實的尊重就是接受。
歡迎在下面給本文評論!遇到喜歡的文章,別忘了用屏幕右側的小工具轉載或分享到朋友圈哦!
本文網友qq交流群:392630794(文學-情感-人生)發表文章: 說說心情(留言板)
上一條: 我們已經老了(文、行行) 下一條: [原創]童年記憶––過大年(水...